什麼是發燒

  • 體溫是受到中樞神經下視丘的控制,正常體溫為肛溫(耳溫) 
         36.5~37.9℃之間,腋溫為35.9~36.9℃之間,而所謂「發燒」
         即是體溫超過正常體溫的狀態,肛溫、耳溫高於38℃或腋溫
         高於37℃即為發燒。
  • 發燒是一種生理反應,是人體受到微生物(如濾過性病毒或
         細菌)入侵而引起;小兒感染所造成的發燒大多是濾過性病
         毒感染,引起免疫系統中的白血球釋出「致熱素」,刺激中
        樞神經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,而造成體溫升高。
  • 發燒的溫度高低並非與疾病嚴重度成正比。發燒時勿因驚慌
         而濫服退燒藥,應找出導致發燒之原因。
  • 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筋,除非高燒至41.7℃以上或引起發
         燒的原因是腦膜炎或腦炎。
  • 正確退燒的觀念是「減輕發燒的不適」,並非治療疾病。 


    造成發燒的因素
  • 各種感染如呼吸道、腸胃道、泌尿道感染或中耳炎、肺炎、腦
         膜炎等,腫瘤疾病及免疫系統疾病。
  • 室溫超過24℃即發燒的夏季熱。
  • 穿過多的衣服或室內不通風。
  • 運動後、飲食後、哭鬧後或沐浴後(通常不超過0.5℃為限)。 


    發燒的處理
  • 正確測量體溫,尤其是測量耳溫時必須將耳道拉直,才能測到正
         確的體溫。測量3歲以下的小孩時應將耳朵向下向後拉;3歲以上
         則應將耳朵向上向後拉。
  • 觀察是否出現其他症狀,如哭鬧不安、食慾降低、倦怠、嗜睡等
         不適狀況。
  • 正確記錄發燒天數、體溫度數及其他症狀供醫師參考。
  • 各種不同程度發燒的處理原則:

    輕度發燒
    • 肛溫(耳溫)38~38.5℃
    • 不需使用退燒藥,只要多補充水份即可。
    中度發燒
    • 肛溫(耳溫)38.5~39℃
    • 依醫師囑咐口服退燒藥,若寒顫或手腳冰冷應予穿著適度的衣
      服,添加蓋被;待手腳溫暖後,則使用冰枕(3個月以下之嬰
      兒使用水枕),少穿衣服、減少蓋被。
    高燒
    • 肛溫(耳溫)超過39℃
    • 依醫師囑咐口服退燒藥或使用肛門栓劑。同時若寒顫或手腳冰
      冷應予穿著適度的衣服或添加蓋被;待手腳溫暖後,則應使用
      冰枕(3個月以下之嬰兒使用水枕)或洗溫水澡(水溫36℃~37℃,
      約20~30分鐘),促使皮膚微血管擴張,並藉由水氣蒸發而達散
      熱效果。
    • 不可用酒精擦拭身體。
    • 有熱性痙攣的小孩腋溫超過37℃或肛溫(耳溫)超過38.5℃時,
      可立即給予塞劑退燒並儘速就醫。
    • 使用退燒藥物的注意事項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§口服退燒藥服用後1小時若體溫仍高於38.8℃,可再給予肛門栓劑退燒。 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§兩次肛門栓劑之給予時間應間隔6小時,避免密集使用造成體溫過低。

    • 若病童有抽搐、眼睛上吊、活動力不佳、異常哭鬧、食慾減退或持
      續3天以上發燒,應立即就醫。


    引用至:
    http://www1.cgh.org.tw/index.htm

  •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sherr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