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媽媽善於觀察,往往發現新生兒有「異常」現象,而心急如焚。其實新
生兒本來就有一些特殊生理現象,而這些特殊生理現象均屬正常範圍內,只
要媽媽有所了解,就不會過分擔憂了!
對父母來說,照顧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,可說是一場極大的考驗。因為剛
脫離子宮保護的小寶寶,需要花時間適應新的世界,但每個寶寶適應的速度
與方式又不一樣,一旦與一般狀況不同時,總讓父母感到心慌。特別是新手
父母,因為缺少經驗,對新生兒的特殊現象常感到大驚小怪,而匆匆抱著孩
子到醫院就診。
為了幫助爸媽更了解新生兒的一些特殊生理現象,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主治
醫師張春慧,針對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,以其在診間最常被父母問到的特殊現
象,歸納出14種特殊生理現象,提供父母做為照顧時的參考。
1. 臍帶延遲掉落
現象解讀:
目前因為各醫院使用臍帶護理的藥物不同,所以每個寶寶臍帶掉落的時間也不
一定,平均約在2~3星期時會掉落。
需要就醫:
若超過一個月仍未掉落,則必須找兒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,以排除一種會影
響到白血球功能的先天性疾病。
2. 新生兒黃疸
現象解讀:
新生兒於出生2~3 天大時常見生理性黃疸。雖然母乳的哺餵常會延長並稍加
重黃疸的程度,但是只要適當處理及注意,並不會有明顯的併發症。
需要就醫:
‧黃疸於出生後24小時內發生者,則必須考慮為病理性黃疸(如溶血疾病)
‧若超過2個星期大以後仍有黃疸,則可能是延遲性黃疸。若同時也有解灰白
色糞便的時候,則必須小心是否為膽道閉鎖、肝炎、或其他感染性疾病(如泌
尿道感染等疾病)所引起的黃疸。
3. 早發型母乳性黃疸(Breast feeding jaundice)
現象解讀:
發生在出生1星期內,多因母乳餵食量不足,造成脫水及熱量不夠所致。必須
增加母乳哺餵的次數及量。
4. 晚發型母乳性黃疸(Breast milk jaundice)
現象解讀:
母乳中本身含有一些阻礙膽紅素排泄的物質。若懷疑是這種情形,可暫停哺餵
母奶2~3天,以做為鑑別診斷。一般而言,黃疸可因暫停母乳而逐漸退去,之
後,再哺餵母乳就不會再有嚴重的黃疸發生。
需要就醫:
母乳引起的黃疸常可持續至出生1~2個月後。父母必須要提高警覺,注意新生
兒的活動力及大便顏色,來區分是否為病理性黃疸,以避免延誤就醫的情形。
5. 新生兒毒性紅斑
現象解讀:
嬰兒出生1個月內常見。有大小不一紅斑塊,且中間有小疹子或水泡樣。產生的
原因不明,常見於黃疸照光之後。不需特別治療,只要保持皮膚衛生清潔,一般
約在1~2週內消退。
6. 粟粒疹
現象解讀:
為黃白色毛囊皮脂腺表皮囊腫,為皮脂腺阻塞所引起。多發生在臉部、鼻尖。
數週內會自然消失。
7. 蒙古斑
現象解讀:
一般為色素沉澱所引起。臀部及下腰部常見青紫色斑塊。於1~2歲時即會消失。
但這與碰傷或遭受虐後所造成的瘀青有所不同,有賴醫師做鑑別診斷。
8. 血管瘤
現象解讀:
為微血管的先天性擴張或增生所致。最為常見的是沙門斑,是一種平坦、暗粉
紅色的斑點或斑塊,有一半以上新生兒的眼瞼、鼻翼和後頸部常可見到。大部
分在1歲前會消失。而另一種稱為草莓斑的血管瘤則較為隆起且呈鮮紅色、外
表似草苺樣,出生時較不明顯,約在兩個月內出現。大部分在9歲前會消退。
9. 尿布疹
現象解讀:
這與目前所使用的紙尿布較為封閉且不透氣、嬰兒的皮膚衛生、皮膚體質、排
便型態,以及照顧者的衛生習慣等都有關係。建議家長必須勤換尿布、保持清
潔及乾燥,方可減少尿布疹的發生。
需要就醫:
若是自行照顧尿布疹3天,情況仍未見改善時,就應帶給醫師診治,醫師會視嚴
重程度給予藥物治療。局部治療可使用藥物,但治療濕疹藥物多含有類固醇成分
,為避免使用過量,最好請專科醫師開開立處方。而有時亦可能併發黴菌感染,
併用抗黴菌藥膏也有其效用。
10. 脂漏性皮膚炎
現象解讀:
其真正原因未明。一般認為是皮脂腺分泌過多所引起的炎症反應。多發生在出生
1個月內,可在頭皮、眉毛上發現有黃色鱗屑堆積。嬰兒期的脂漏性皮膚炎大多
在出生2~3個月後消失,治療上可使用凡士林或嬰兒油塗抹後,再用清水或肥皂
洗淨即可。
11. 鼻塞與痰音
現象解讀:
由於嬰兒鼻翼較塌且扁平、鼻孔又較小,若鼻腔內有分泌物時,很容易造成阻塞
而發出痰音。加上嬰兒對外界冷空氣亦較為敏感,尤其是早晨或睡醒時,鼻腔分
泌物會較多,鼻塞及呼吸有雜音的現象便會更為明顯。平日照顧寶寶時,媽媽可
輕輕按摩寶寶的鼻子、或熱敷、或以小棉花棒清潔鼻腔,幫助寶寶把鼻腔內分泌
物排出。
需要就醫:
就診時,醫師會針對上呼吸道感染、鼻腔異物、鼻構造異常、先天性梅毒等狀況,
與非病態的鼻塞與痰音做鑑別診斷。治療的方式包括有:隨時清潔、按摩與熱敷、
吸鼻器抽吸、霧氣吸入、藥物治療、拍痰,嚴重者則必須就醫診察,以確立病因。
12. 吐溢奶與胃食道逆流
現象解讀:
新生兒多少會有溢奶或吐奶的情形。新生兒的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在於胃賁門括約
肌的發育較不成熟,或生理性食道下括約肌閉鎖不全,使得食物容易逆流回到食
道,甚至吐出。
需要就醫:
若情況較為嚴重,已明顯影響餵食及其成長,則必須請醫師詳細檢查,以查出原
因。
治療方式:
‧保守治療:餵奶後抱嬰兒直立或半直立1~2小時,睡覺右側臥(雖然趴睡對消
化最好,但與嬰兒猝死症候群恐有關,故不建議讓太小嬰兒趴睡),注意餵奶技
巧,避免吸入大量空氣。
‧藥物治療。
‧外科手術治療。
13. 哭鬧不安
現象解讀:嬰兒常有哭鬧不安的情形,原因很多,較單純的原因包括:肚子餓、
已解尿或解便、腹絞痛、腹脹、溢奶、吐奶、便秘。較複雜的原因如腸胃炎、腸
套疊、牛奶蛋白過敏、乳糖不耐症等)、尿布疹,及其他皮膚病變、鵝口瘡、蚊
蟲咬傷、長牙、疝氣,甚至像中耳炎、感冒、泌尿道感染、敗血症等感染狀況。
這都必須加以釐清,好讓寶寶停止哭鬧。建議爸媽注意寶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,
就醫時,可做為醫師診斷的參考。
需要就醫:
當各種單純的原因都已經被排除而仍無法停止嬰兒的哭鬧時,則必須請醫師加以
診治,以確立病因。
14. 嬰兒型腹絞痛
現象解讀:
多發生在3個月大以內的嬰幼兒。一般開始於3~4週大,常會反覆地哭鬧,尤其
發生在深夜。嬰兒會有哭聲激烈、臉脹紅、腹部脹大、腿部彎曲、食欲稍減退的
情形。沒發作時,食欲及活動力都很正常。但造成此狀況的真正原因未明,可能
是荷爾蒙分泌異常,使腸子蠕動增快所致;或吞入太多空氣、過度餵食、乳糖不
耐症、牛奶蛋白過敏等。大部分病患在3個月大以後即會漸漸改善。
改善方法:
‧局部使用薄荷油、驅風油或用熱毛巾敷蓋腹部。
‧變換嬰兒姿勢(抱直或趴在父母肩上或腿上),對促進腹部空氣之排出亦偶有幫助。
‧改善餵奶技巧,避免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。
‧媽媽若能夠哺育母奶最好,亦可使用低乳糖或低過敏配方奶。
‧當以上方法都無效時,最後才考慮使用藥物治療。
諮詢╱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春慧
引用至:
http://forum.miolife.com/showthread.php?t=194
- Oct 18 Thu 2007 20:38
【新知】14種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